匠心筑安 守护一线——新江湾城交大附中项目安全员的巡检日常

2025-09-17 43
返回

2

       安全是高于一切的生命线。新江湾城交大附中项目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上,同济科技·同济建设安全工程师赵卫华,便是这条生命线最坚定的守护者之一。他的身影日复一日地穿梭在钢筋水泥之间,用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和对安全责任的执着坚守,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构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。

细致入微,筑牢安全“基础网”

3

       清晨,赵卫华的身影便出现在配电设施前。他熟练地打开电表箱,目光如炬地检查开关状态、线路标识是否清晰、防护措施是否到位。任何细微的异常都逃不过他的眼睛,他深知,看似平常的用电安全,正是保障整个项目高效运转的基础防线。

       离开配电区域,消防器材点检是他的下一站。从压力指针到铅封日期,从箱体清洁到定位标识,赵卫华对每一项细节都进行着近乎苛刻的检查。他常说:“消防器材是‘养兵千日,用兵一时’,日常点检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”这份日复一日的严谨,正是守护现场人员与财产最坚实的第一道“防火墙”。

严查细纠,拧紧现场“安全阀”

4

       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无处不在,尤其在高处作业区。一次例行巡查中,赵卫华敏锐地发现一名钢筋工的安全带佩戴存在不规范之处。他没有丝毫犹豫,立即叫停作业,上前耐心指导正确的“高挂低用”佩戴方法,并监督其整改到位。“系紧生命线,就是守护生命”,赵卫华深知,安全员的职责核心就在于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,确保每一位工友都能平安回家。

       安全巡查不仅限于日常点检,更在于关键节点的深度参与。在高中部高大模板支撑验收的关键时刻,他主动与技术负责人联动,共同履行验收职责。他们对照技术方案,逐一复核支撑体系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。这种“技术+安全”的双专业视角融合,为重大风险管控上了“双保险”,生动诠释了项目团队“人人管安全、安全为人人”的协作精神。

关口前移,打通管理“末梢端”

5

       赵卫华深知,安全管理的成效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位一线工人的身上。因此,他高度重视安全交底的“最后一米”。在泥工作业区,他严肃认真地组织班组长进行当日的安全技术交底,详细讲解作业风险、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。他不仅要求班组长准确理解,更强调必须在每日早班会上将核心要点精准传达至每一位工人,确保“班前教育”不走形式、落到实处。这种对管理末梢的直接赋能,是安全措施有效落地的关键保障。

延伸触角,守护安全“全方位”

6

       赵卫华的脚步并未止于喧嚣的施工现场,他深入生活区宿舍,细致排查用电隐患,对发现的“私拉乱接”行为要求立即整改、坚决杜绝。将安全监管触角延伸至生活区,体现了项目“全方位、无死角”的安全管理理念,守护着工友们“八小时之外”的平安。

       项目食堂也是赵卫华重点关注的“安全阵地”。他认真核对食材标签信息,追溯源头,并要求食堂负责人建立并执行严格的供应商准入和食材验收制度。“入口关”的把控,是将“安全”理念覆盖到工友健康每一环的生动实践,守护着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
信念如磐,铸就安全“压舱石”

7      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赵卫华在繁忙工作之余,总会挤出时间沉心静气学习党的理论知识。他坚信,只有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,特别是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思想,才能在工作中始终站稳立场、明辨方向。这份坚定的信念,转化为他守护项目安全的强大内驱力,推动他以更强的责任感、更科学的方法,筑牢安全防线,守护每一位建设者的平安。

       在项目一线,赵卫华的身影平凡而坚定。他的巡检日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处处体现着一名安全工程师的专业素养、一名项目管理者的责任担当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。正是无数个像赵卫华这样扎根一线、默默奉献的安全守护者,用他们的细心、耐心和责任心,编织起项目安全生产的严密网络,为打造平安工程、精品工程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。他的故事,是项目安全管理精细化、常态化的真实写照,更是“安全第一、生命至上”理念在基层一线最生动的践行。

1